close

今年跨年剛結束不久,一則來自法國的外電消息,立即成為席捲全球的一個重大事件,1月7日當天新聞「法國警方表示,武裝分子今天手持突擊步槍和火箭 筒攻擊法國嘲諷刊物『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的巴黎辦公室,造成12人喪命。」查理週刊早在「2006年2月轉載一系列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的漫畫,在伊斯蘭教 世界引發眾怒而招來惡名;這些漫畫最初刊登在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之後其辦公室又於「2011年11月又因刊載穆罕 默德漫畫,還將週刊名稱改為影射伊斯蘭教教法的『Charia Hebdo』而遭燃燒彈攻擊。」然而「儘管曾遭人以反歧視法告上法院,『查理週刊』仍持續刊登備受爭議的穆罕默德漫畫。」 1

這次事件發生之後,引發對於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保障衝突之爭議,在法國更是掀起一片宣稱「我是查理2」的活動來支持言論自由;然而包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內的反對見解則認為「言論自由也是有限度的」3。當然在伊斯蘭國家則對於支持此種侵犯其宗教自由的言論表達相當大的不滿4系爭言論到底是不是一種仇恨性言論,仇恨性言論是不是應該要受到保障,以及言論自由保障在我國大法官解釋的見解又是如何,本文將從學者見解及大法官解釋實務兩個面相來為大家介紹。

壹、何謂仇恨性言論

所謂仇恨性言論,係指「特別針對特定族群(例如穆斯林、猶太人或非裔美國人)、同性戀者或其他族群所為的貶抑性、煽動性、威嚇性或攻擊性言論。」其 中所謂族群,包括基於種族、性別、年齡、國籍、身體特徵、宗教、社會階級、性別傾向甚或道德傾向而來的族群分類。至於仇恨上述族群的言論類型,則可包括任 何形式的內容表達5。然而雖然可以文字定義仇恨性言論,惟對於仇恨性言論的判斷卻有著相當的困難性。

如何認定特定言論是否屬於仇恨言論,學者見解認為:首先,某一言論是否真的會造成仇恨或歧視的結果,本就是事實認定上的一大難題。其次,此一言論是 否真的具有仇恨或歧視的意涵,也並非總是一望即知:因為言論相較於其他行為的特殊之處在於,言論的意義需要詮釋。有鑑於言論的此種特性,在法適用(亦即法 規構成要件涵攝)的層次上,涉及言論的案件就必須增添一個步驟:詮釋言論的客觀意涵6

在現實案例中,意義的詮釋往往不僅決定了個案中的言論責任判斷,更會影響言論自由的憲法保障強度,因此法適用機關就必須以憲法取向的精神去詮釋言論 的意義:不得斷章取義而必須通盤觀察言論的脈絡情境、不得強加文義所無的含意、在言論具有多重詮釋可能時,不得貿然選擇會讓表意人獲罪的詮釋等等。但如同 我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習知的,語言會因為不同的語境而產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在作者、特定讀者和一般讀者(又該如何界定?)的觀點之間,所謂的「客觀」詮釋也 就不一定會有唯一解;更別說是意在言外的諷刺表達和抽象或圖像化的意涵表述,就更可能發生「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誤讀誤解」或是「作者讀者因身處不同語 境而產生認知落差」的結果7

----------------------------------------------------------------------------------------------------------------------------------------------------------
1 新聞內容節錄自中央通訊社(01/07/2015),〈法國查理週刊槍擊案 至少12死〉,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01075018-1.aspx(最後瀏覽日:02/28/2015)

2 中央通訊社 (01/08/2015),〈巴黎槍擊 網掀「我是查理」相挺〉,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501080004-1.aspx(最後瀏覽日:02/28/2015)

3 BBC中文網(01/15/2015),〈教宗方濟各:言論自由也是有限度的〉,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1/150115_pope_philippines(最後瀏覽日:02/28/2015)

4 BBC中文網(01/15/2015),〈最新一期《查理周刊》再掀爭議激發對抗〉,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1/150115_charlie_hebdo(最後瀏覽日:02/28/2015)

5 劉靜怡(2015),〈國家法律禁止不了的事〉,《台灣法學雜誌》,264期,頁29。

6 蘇慧婕(2015),〈從諷刺言論談言論管制的司法審查難題〉,《台灣法學雜誌》,264期,頁27。

7 蘇慧婕,前揭註6,頁27。

貳、仇恨性言論是否應管制

然而,縱可定義何謂仇恨性言論,但關於仇恨性言論國家是否應管制,及如何管制?在實證法的層次上大約可分為歐洲模式和美國模式:基於二次大戰的歷史 背景以及歐洲人權公約(第10條)、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第4條第a款)和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第20條)等國際法規範,歐洲國家普遍傾向於處罰仇 恨性言論;反之,著眼於對言論自由的高度尊崇,美國則傾向於優先保障仇恨性言論8

學者認為:在當代言論自由理論和實務走向均偏向以自由主義為建構基礎的特有歷史脈絡下,不管是在理論上或實務上,仇恨性言論的管制措施,往往不免遭 受困境,例如,Ronald Dworkin即曾在2006年發表於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的The Right to Ridicule一文中主張,在憲政民主制度下,無人可完全免於褻瀆與冒犯,即使是弱勢族群,也應忍受極端份子的嘲諷甚或侮辱,因為唯有容許心態偏狹的歧 視仇恨者自由表達其主張,才有通過並執行反歧視法的充分正當性。Dworkin反對管制仇恨性言論的立場,在當代法哲學領域同佔重要地位的Jeremy Waldron則難以贊同。Waldron在其2012年出版的The Harm in Hate Speech中強調,仇恨性言論應該受到管制,甚至強調管制無礙於不同族群間進行對話和消弭仇恨。而其重點不在於管制思想,而是要適當處理仇恨性言論所表 達的仇恨廣泛傳播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9

而在美國實務界亦非完全不接受仇恨性言論的管制,在Virginia v. Black判決後,管制似乎出現一扇窗口。Virginia v. Black案判決的一大貢獻,就是承認「真實威脅」可做為管制仇恨性言論之基礎。立法者可以禁止或限制「以威脅為目的」之種族仇恨性言論。其理由是:第 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真實威脅」更貼近種族仇恨性言論的弊害。種族仇恨性言論之所以可恨,重點不在於它會引起騷動與衝突,也不在於它對個人之冒犯。 真正的重心在於像是焚燒十字架之類的仇恨性言論表達,往往具有恐嚇之目的與效果。配合上美國種族衝突之背景歷史,這類言論乃是多數主流族群對少數族群,展 示權力與威脅之工具。其次,與第一個原因相關的是,由於限制具有「威脅意圖」之仇恨性言論(子型),與整個「真實威脅」言論類型(母型)之基礎是一致的, 因此這類管制比較容易通過檢驗。只要立法明確將處罰範圍限於「意圖威脅之表達」,則不致被認定侵犯言論自由10

----------------------------------------------------------------------------------------------------------------------------------------------------------
8 蘇慧婕,前揭註6,頁27。

9 劉靜怡,前揭註5,頁30。

10 廖元豪(2007),〈Virginia v. Black與種族仇恨言論之管制:批判種族論的評論觀點〉,《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二○○○~二○○三》,頁125。

參、小結

在這次「查理週刊」事件中,該諷刺性漫畫,是否符合上述仇恨性言論之定義?有論者站在同情表意人的角度,主張「這些諷刺性漫畫並非單單針對伊斯蘭, 而是在反抗一切聖俗權威」,或者宣稱「該週刊所抨擊的僅是伊斯蘭極端份子,而非所有穆斯林」。但也另有論者從同情穆斯林的觀點出發,認為「把先知偶像化就 已經構成對穆斯林的冒犯甚至侮辱」,或者把這些漫畫理解成「西方霸權對劣勢穆斯林族群的汙名化和壓迫」。這種難以判斷言論意義詮釋的「客觀」與否,以及難 以在複數的客觀詮釋可能性之間決定「正確」詮釋的情形,正是多數言論自由案件的最大挑戰11

姑且不論言論內容的詮釋即有一定困難度,遑論此次查理週刊漫畫事件所涉及的是「穆斯林偶像化禁忌」問題,更加深了仇恨性言論的判斷困難度。查理週刊 這個慘痛的實例,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或許正是,任何認定仇恨性言論的「判斷標準」均有其侷限性:不管是言語文字或圖像,可能均有其「難以確切表達真意」之 處,均可能遭到不同訊息接收者程度各異的「誤讀」或「誤解」,甚至,在網路媒介無遠弗屆的今日,也可能因為「語言脈絡」、「社會文化脈絡」甚或「作者讀者 立場不同」而產生明顯的「認知或理解落差」,因此在判定是否對特定群體或所屬個人造成傷害,甚或如何判斷是否對社會整體有害,都會遭遇究竟是該訴諸客觀抑 或訴諸主觀,以及訴諸「誰的主觀」(例如,訴諸言論發表者的認知標準?抑或訴諸受諷刺者的認知為準?)「誰的客觀」(例如,以一般讀者的理解為準?抑或以 真正理解特定族群處境者之認知為準?)的爭議12

----------------------------------------------------------------------------------------------------------------------------------------------------------
11 蘇慧婕,前揭註6,頁27-28。

12 劉靜怡,前揭註5,頁29-30。


公職王電子報EP218

哈燒話題2015新鮮人夢幻職業排行榜!
深入報導我在公職,找到未來幸福
【時事焦點】查理週刊與仇恨性言論之管制()
【考取經驗談】103司特-四等法院書記官葉明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高雄學儒補習班 的頭像
    高雄學儒補習班

    高雄學儒/學廬-公職考情報報-高雄 公職國考/國營事業補習班

    國考便利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